铮铮孜孜,弘毅致远-我与数学院的十二年

2018-10-30 文章来源:

  铮铮孜孜,弘毅致远 

  ——我与数学院的十二年 

  鲍勤(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2005年秋季,彼时大三的我第一次来思源楼面试,怀着敬畏之心迈入这座据说院士云集的大楼,数学是我自小以来的兴趣所在,而系统科学则被我视为可能为经济学研究带来突破的重要方向……就这样,2006年秋季,我进入了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MADIS),从此开启了我与数学院朝夕相处的时光,2011年博士毕业,我留在了预测科学研究中心(CEFS)工作。从求学到工作,转眼间已是十二年过去,数学院见证了我的成长,而我亦见证了数学院的辉煌。在这十二年的时光里,数学院的老师们和同学们以言传以身教,亦师亦友,给予了我太多太多,言语难以穷尽,但我还是想借此机会,将这些一一付诸文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如果说有什么是数学院给予我印象最深的,我想一定是这里的老师们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所谓知识分子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诚然,科研本身需要科学的精神,但对于管理科学与工程这样更加“接地气”的学问来说,科研更需要求实的精神。数学院的老师们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如何让科学技术变成真正的生产力,以更好地为国家为人民服务。陈锡康老师和杨翠红老师带领的团队,长期以来开展我国粮食产量预测工作,提前半年报告预测结果,预测精度之高,堪称世界之首;民以食为天,粮食产量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饭碗,他们的研究工作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的导师汪寿阳老师常常以他的亲身经历教育我们,告诉我们要为国分忧,而他本人亦是做出了最好的表率。我在数学院的十二年,每当国际或国内发生重大事件时,他总会组织我们开展深入研讨和详实测算,仅我所亲历的,从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到美国次贷危机,从我国四万亿投资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到美联储加息,从人民币汇率剧烈波动到中美贸易战……每一次,他都能从我国的立场出发,立足全球局势,提出前瞻的、系统的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研究分析。在汪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发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宏观经济决策支持系统,这一系统集成经济数据、经济理论、经济模型于一身,目前已在发改委、人行、外汇局、商务部等诸多部委得到应用,有效地帮助了政府部门及时开展科学决策。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数学院的老师们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谦逊宽厚。陈锡康老师是投入产出领域的资深研究员,已是耄耋之年,而每一次他参加讨论班,总是带着笔和本子,认真地从头听到尾,每次发言都切中要害,遇到不懂的还虚心请教。点滴之间,长者们以实际行动行不言之教,他们坚持科学精神的铮铮铁骨,他们对科学问题的孜孜以求,无一不在深深地教育着我,激励着我。在MADISCEFS,许多老师们是全年无休的,如果不是出差在外,他们一早就会来到办公室,直到很晚才会离开,由于周末行政事务不多,许多讨论班都会安排在周末……科研与其他工作不同,这是一份没有时间界限的工作,当你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你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工作;但投入总是会有产出,与积分的道理相似,当你在一个方向单调递增的努力时,你总会有所收获,有所突破。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在数学院的十二年,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与许多高校的研究院所不同,我所在的MADISCEFS,有着轻松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合作传统,这使得许多大型的科研项目能够顺利开展。以我们与国家部委合作的宏观经济决策支持系统项目为例,每一个项目都既包括软件系统的开发,也包括经济模型的建立,同时,项目中往往有监测、预警、预测、政策模拟等等诸多模块功能的需求,这是一两个人完全无法胜任的,它需要团队的良好配合才能完成。在团队中,每一个人的表现都直接关系到项目总体的效果,为了实现最优的目标,需要每一个人都付出最大的努力。我总是记得项目验收之前,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加班加点、力求将项目以最完美的状态呈现,那些时光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科研不仅仅是一个人独坐冷板凳以“明明德”的过程,若想要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以“止于至善”,就必须要真的做到“亲民”:一方面,在与甲方的沟通交流中,更好地明确需求,以让科研更好地服务需要;另一方面,在与团队的协同配合下,让科研获得最大的可能。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与数学院相处的时光还会这样继续走下去。作为一个数学院人,我会将我从前辈们那里习得的优秀传统保持下去,并努力发扬光大,心怀天下,落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