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发挥余热

2018-11-15 文章来源:

  不忘初心,发挥余热 

  余德浩 

    

  编者按:2018627日,为庆祝建党97周年,纪念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建院20周年,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党委召开不忘初心,坚定跟党走新老党员交流座谈会。以下是老党员代表、计算数学家余德浩研究员的发言。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会议,见证数学院年轻的新党员进行入党宣誓并与他们座谈交流。我发言的题目是:不忘初心,发挥余热。 

      刚才听张锁春同志介绍了他当年参加“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亲身经历,非常生动,很有感触。我比他小几岁,1963年他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还在大学读书。我毕业于1967年。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亲自参加这么重要的研究工作。从他刚才的讲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不但物理学家、力学家,如钱三强、钱学森他们对“两弹一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数学家也是有很大贡献的。当然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了解这些情况。中科院的老领导张劲夫同志于199955日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回忆我们国家“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标题为《请历史记住他们——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里面提到“科学院的数学家关肇直和冯康”也为“两弹一星”做了重要贡献。张锁春同志刚才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科研小组参加“两弹一星”计算工作的全过程,特别提到有两个重要数据是他计算得到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确实是很有用的。我本人就是学计算数学的,张劲夫同志提到的关肇直先生是我的大学数学老师。冯康先生则是我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导师,他是我国计算数学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领头人。 

      我今天参加这个座谈会,看到那么多年轻的新党员,深感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很受鼓舞。我想你们大概都是二十多岁的“90后”吧?比我们这些“40后”,足足年轻了半个世纪。你们使我回忆起当年,想到了“初心”,也想到了习近平同志近年常讲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所以我要讲一讲我的“初心”,回顾一下我的人生。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向全党郑重发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号召,并结合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对此作了全面阐述。在党的十九大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已上升为大会的主题。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作为从小就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个初心和使命在我的人生中也是激励我前进的动力。 

  什么是“初心”?初心就是少年时代的赤子之心,就是青年时代确立的志愿和理想。我的“初心”是什么?“志存高远”,我要学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国家建功立业;“脚踏实地”,我要读好书,做好学问,学习华罗庚先生当数学家。当然我也是社会的人,当科学家是当中国的科学家。我关心祖国的强盛、兴旺发达,我热爱中国共产党,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华民族走向胜利,走向成功的核心力量。我从小受党的教育,在红旗下长大,我的“初心”也是要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出生于19454月,当时抗日战争尚未结束。解放后我上了小学,在小学加入了少年先锋队。在初中三年级,我刚刚满15周岁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我崇拜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从霍去病、岳飞、文天祥,到毛泽东、周恩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豪言壮语深刻影响了我的人生。我崇拜科学家,特别是当代数学家华罗庚,立志要成为数学家。在高中毕业前我有幸听了华先生的报告并受到他的接见,听从他的建议报考了当时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62年我17岁,以高分考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那是我的第一志愿。我想在满18岁那一年就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因此上大学后很快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盼望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期望在大学毕业后进中科院,在数学研究的具体岗位上,为祖国和人民努力工作、做出成绩,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这就是我的初心,这就是我当年的理想和志愿。 

  但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你们比我年轻得多,我非常羡慕你们,羡慕你们那么年轻就在党旗下宣誓,就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当然我再羡慕也不行,因为回不到当年了。我现在已经70多岁了,过了73,直奔84。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年轻时候的志向究竟实现了没有呢? 

  我热爱中华文化,从小读了很多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学的书。我崇拜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我喜欢数学,要当科学家,崇拜数学家华罗庚。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我努力学习,成绩优异。我为什么上了中国科大?因为我在读中学的时候,两次参加上海市数学竞赛,都获奖了。那时不叫“奥赛”,就叫数学竞赛,华罗庚先生在北京搞了一个,苏步青先生在上海也搞了一个。华罗庚先生是中国最著名的数学家,60年代初任全国人大常委、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他到上海视察工作,到我读书的格致中学做了一场报告,还接见了我们几个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他动员我报考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现在的年轻人只知道这个学校在合肥,北京现在又有一个国科大。我念书的时候中科大还在北京,郭沫若先生任校长,华罗庚、严济慈两位先生任副校长。华罗庚还兼数学系的系主任,副主任是关肇直和吴文俊先生。冯康先生当时也是系里的老师。但那时我并不知道关肇直和冯康,只知道华罗庚。我是因为崇拜华先生才报考中科大到北京读书的。华罗庚名气比苏老还大,所以尽管父母愿意我留在上海读书,但我听了华先生的一席话,第一志愿就填了中国科大数学系,第二志愿才是复旦大学数学系,而北京大学数学系只好屈居第三了。后来我到北大去讲学,开场白就说非常对不起你们,当年我是把你们北大排在第三位的。因为高考成绩好,我被第一志愿录取了,所以没到你们北大来读书。不过也没有关系,我后来弥补了一下,我儿子首选北大,他在北大本科毕业后,又在北大读了硕士,才去美国加州理工读博士。 

  中国科大是1958年才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直属的大学,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就是要培养科学家。前几届毕业生多数被分配到中科院各研究所工作,因此我考上中科大,也为实现我的理想迈开了坚实的一步。可是当我196722岁大学毕业时,却并没有被分配到中科院工作,也没有机会攻读研究生。我被分配到山西的部队农场种地,后来又到北京远郊的工厂做工,一直到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制度,我已33岁,又考上了中科院的研究生。进中国科学院,是我年轻时候就有的理想啊!我上中学的时候就知道华罗庚是中科院数学所所长,可经过了这么多年我才考进中科院,实现我的愿望。在接到研究生录取通知时,我欣喜若狂,情不自禁写了四首七律,其中两首是这样写的: 

  “文革十年感悟深,脱离专业赤心存。几番商调难归口,一意钻研未入门。长望献身科学院,多年瞩目中关村。今朝阔步红专路,苦战攻关报国恩。” 

  “毕业十年又进城,今朝已是研究生。元凶粉碎心花放,妖雾清除喜泪横。道远关山勤迈步,峰高科技勇登程。他年四化宏图展,献我青春更远征。” 

      我还是很幸运的。幸运在什么地方?我想学数学、研究数学,最终实现了愿望。在中学读书时,我遇到了数学老师黄松年先生,他指导我参加上海市数学竞赛,还把我介绍给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要不是黄老师介绍,华先生怎么会知道我数学成绩好?要不是听了华先生一席话,我怎么会报考中科大?所以我感谢黄老师,感谢华先生,当然更感谢在中科大学习期间教过我的严济慈先生、关肇直先生,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冯康先生。他们都是指引我走进科学之门的“贵人”。一个人一辈子都要感谢引导你走向成功之路的“贵人”。 

  冯康先生是国际著名数学家,对计算数学有很大贡献。我有幸跟随他学习了六年,成了他培养的第一个硕士,第一个博士。我一生尽管也经历坎坷,种过地,做过工,但这些经历使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成为研究生,有机会跟着大数学家学习,当然要珍惜这个机会。那时候有个口号叫做“要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我是在基层的农村、工厂工作十几年以后,才进入科学院的。有人比我运气好,大学一毕业直接就到科学院工作,他们比我早十多年进中科院。我要赶上他们,要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因为有冯康先生的指导,我此后可以说一帆风顺。我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到美国大学做访问学者,得到“洪堡基金”支持到德国的大学做研究工作,回国后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晋升为研究员、博导,担任计算数学所副所长,中国计算数学会副理事长,被评为国家级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得到了很多学术荣誉。当然也有遗憾,我直到2008年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当年一等奖空缺,申报院士也没有成功。获得国家奖那一年我已经过63周岁了,按照中科院的规定,已经不能再招收研究生,到65周岁就一定要退休了,我的数学生涯即将就此结束。我从考上中科大开始,奋斗四十余年,就这样经历坎坷,一路走来,最后以获得国家奖励给学术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以数学为职业工作了一辈子,尽管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也没有直接为重大工程完成计算任务,但从小立志献身数学已经如愿以偿了,我很欣慰。 

  另一方面,我在小学加入了少先队,在初中刚满15周岁就加入了共青团,所以我当时的初心,当时的志向,是18岁就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但是很遗憾,我18岁没有能入党。我是什么时候才入党的?52岁,整整迟了34年。这中间当然有很多经历,有各种原因。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运动考验。我18岁就想入党,我崇拜革命先烈,伟大人物,但是我到52岁才能入党,所以人的经历有的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可以说,我一辈子不改初心,从18岁到现在,我坚持了共产主义理想,实践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刚才大家宣誓了,宣誓了以后,就要一辈子坚持躬行。我的政治观念几十年来没有变过,我无愧于心。即使还不是党员,没有在组织上入党,但我在思想上入了党,心里想着党的事业。我为了国家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我搞数学研究也是为党的事业做贡献。我得了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后来又担任计算数学所的副所长。领导问我,你怎么还不是党员?你应该争取入党啊!我说我从来没有不争取过啊,我不到18岁就写了入党申请,我已争取了大半辈子。我50多岁了,还不是党员,但我忠诚党的事业,一直不忘初心,在为理想而奋斗。领导说,过了那么多年,经过各种各样的运动,你又去过那么多地方,进过很多个单位,从学校,到农场,又到工厂,再进科学院,出国后又回国,档案里恐怕早就没有你当年的入党申请书了,你再写一份吧。于是我再写了一份,说的都是心里话,不怕重复。就这样,一个52岁的研究员、博导,经过了34年的考验,终于入党了。这就是为什么说我羡慕你们年轻人。你们从小立志,很年轻就进入党的队伍,而我是经过了34年,才进入党的队伍。 

  不过与我的老师华罗庚和严济慈相比,52岁并不晚。华罗庚先生是70岁才入党的。尽管历经挫折,他入党的信念始终坚定不移。在获知他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时,老革命家邓颖超同志题字勉励,华先生则以一首《破阵子》词作答,他写道: 

  “五十年来心愿,三万里外佳音。沧海不捐一滴水,洪炉陶冶沙成金,四化作尖兵。老同志,深愧怍;新党员,幸勉称。横刀哪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 

  我的大学物理老师严济慈先生则是80岁才入党的。今天看新闻又读到83岁的老演员牛犇入党了,习近平总书记还亲自给他写了贺信。83岁啊!他追随党,忠诚党的事业多少年了!这是一位很有贡献的艺术家,我们在银幕上见到过他的形象。什么叫不忘初心?这就是不忘初心。不管顺境逆境,不管风云变幻,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也不管是不是在组织里面,都要牢记自己的志愿信仰,矢志不渝。我曾写过《退休有感》三首七律,其中的二首是这样写的: 

  “数学时空巧剪裁,华年不负此生才。求真报国多机遇,立德留言有舞台。顺逆炎凉成往事,功名利禄化尘埃。无私无畏终无悔,热血丹心向未来。” 

  “盛世宏图多色彩,创新开拓竞登台。赤橙黄绿同涂抹,直曲方圆共剪裁。奉献华年无怨悔,钻研学问不徘徊。穷通进退寻常事,笑傲江湖尽我才。” 

  从小立志,坚持不懈,不管成败、荣辱、进退、穷通,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在可能的条件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奉献智慧,发挥能力,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我相信李白说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学毕业时我才22岁,本应读研究生,或直接进中科院工作,但当时没有机会。在郊区工厂工作时,多次想调到中科院,但都没有成功。直到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恢复研究生制度,中科院又要人了,我才考进了中科院。为什么这一次能成功?首先是大环境变了,给了我机遇;其次是我也有准备,在那动荡的十几年里没有灰心。当年我在农村种地,在工厂做工。务农,我要做个好农民;做工,我要做个好工人。我天天汗流浃背,有人说到某工厂找某人,只要看背后有白花花的一片汗渍的,就是他。我在任何岗位上都是很勤奋、很努力的。但我没有忘记数学,期盼并争取能在专业方向为国家做贡献。在上世纪70年代的初期和中期,我总想调到科学院,但是都没有成功。不成功也不灰心。关肇直先生经常给我寄研究生讨论班的学习资料,我难以入门,看不懂也没灰心。正因为有这些准备,我考研究生的成绩名列前茅,被中科院计算中心、被冯康先生录取了。 

  国家对外开放,要选派出国留学人员,中科院第一批推荐名单中有我。但正如我刚才说的,机会只给有准备之人。我没有忘记数学,我准备了,考上了研究生,但我没有准备好英语,达不到出国的要求。我在高中和大学学的是俄语,英语只是第二外语,后来即使自学了一些,水平也太低。1978910号我到北大去参加出国英语考试,成绩很差。冯康先生对我说,没有关系,你跟我学习也一样,跟我学成了,不用考英语你也可以去美国。我踏踏实实跟着冯康先生读了硕士和博士,6年后取得博士学位了,冯先生说,你也出国走走吧。我说我英语不行。冯先生说,给你写封推荐信,不用考英语。果然如此,对方教授一听说是冯康先生的学生,还有十几篇论文已在国内外发表,就马上要我过去。美国、德国都要我去,我只能先去美国,再去德国。这就是我的出国经历。 

      我从小各门功课的成绩都好,除了数学、物理,历史、文学的成绩也好,特别对中国的古典文学很感兴趣,尤其喜欢中华传统诗词。我从中学就开始学写诗词,但那时不懂格律,写作水平很低。我家住在上海福州路附近,福州路是文化街,有很多书店,包括古籍书店、外文书店、旧书店、科技书店、新华书店。我每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都要进一家书店去看书,让服务员给我拿唐诗宋词,我就站在柜台边看诗、抄诗。等到上了大学,手头有了点零钱,我就买了《唐诗三百首》和北大王力教授编写的《诗词格律十讲》,这样学写诗词开始逐步走上正规。在以后的几十年,无论在大学学习,还是在农场和工厂劳动,我坚持业余学写诗词。后来到中科院工作,实在太忙了,写得少了一些。写出好诗词也是我从小就有的一个愿望,李杜苏辛都是我的榜样。我65岁正式退休,此后虽然返聘了6年,但终究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样写的诗词又多了起来。 

  从政治上讲,我在52岁那年也入党了,这个理想也实现了。当然真正要完全实现还得继续奋斗,因为宣誓了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现在还健康,即使退休了,70多岁了,还应该为党的事业做点贡献,发挥余热。我还走得动路,脑子也还能开动。中科院有两个老年协会,一个叫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一个叫老年文学艺术联合会,我都参加了。我是中科院老科协的理事,兼我们数学院的挂名理事长,同时也是中科院老年文联的理事,兼下属的诗词协会会长。我是中华诗词学会的会员,北京诗词学会的会员,也是中关村诗社的常务副社长。退休以后我就在这两方面发挥余热。我修订重版了过去的数学专著,这是我从事数学研究几十年工作的结晶。我参与编撰了《数学大辞典》,担任计算数学分篇主编,已出第二版。我出版了《余德浩诗词集》,里面有我自1964年起半世纪写作的诗词。我至今已有一千多首诗词,还准备出第二本诗词集。我的诗词抒发了我的真情实感,传递了“正能量”,充满了家国情怀。我写的大部分是格律诗词,包括律诗、绝句和词。因为在一些场合需要长篇朗诵诗,我也写了些自由体长诗,例如数学院春节茶话会需要一首与数学有关的朗诵诗,我写了《我爱数学》;欧美同学会春节联欢会要我写诗歌颂我们这一代留学归国人员,我写了朗诵诗《我们这一代》。去年与我同龄的天文学家南仁东不幸去世,他被中宣部和中科院命名为“时代楷模”,我写了朗诵诗《天眼·南仁东》。该诗在中国科学报发表,很多单位的朗诵爱好者向我索要此诗。欧美同学会、东城区、水电研究院等单位在春节联欢会或其他专题诗会上由集体或个人朗诵了这首诗。我的一些诗也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中国科学报》大约每两个月可以见到我一首格律诗词。近年我也参加过国内的一些诗词大赛,获得过十余次奖励,特别参加北京市组织的端午诗词大赛,该项大赛每年只有一名一等奖,我两次获得了一等奖。 

  今天我讲了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总结起来还是那句话: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这一辈子算是基本圆满,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无怨无悔。无论何时何地,不管做什么工作,我对党、对国家都是忠心耿耿。退休了我在发挥余热,尽可能做些事情。生命没到最后一刻,还要奋斗不止。我能说话,还说我想说的话,该说的话;我能写字,还写我想写的字,该写的字。以我现在的年龄要在数学研究上再创新当然没有可能,但写作诗词,弘扬中华文化,还能尽一点绵薄之力。今天研究院的武书记也在这儿,我提一点要求,希望今后更多支持老科协和老年文联的工作。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座的年轻人如果有喜欢写诗填词的,欢迎跟我联系,参加我们的活动。如果确实对我的诗集很感兴趣,我可以赠书给你们。今天我只带来两本书,捷足者先得。 

  最后,以两首律诗结束我的发言: 

  “恩师引路未能忘,研读攀登叶又黄。半世辛勤经坎坷,一生正直显刚强。 

  丹心尚可添余热,银发还将唱夕阳。讲学吟诗追往事,抒情言志话沧桑。” 

  “年过古稀情若何?沧桑岁月莫蹉跎。发挥余热勤求索,吟诵新诗费琢磨。 

  追梦常忧前路远,抒怀总系众生多。但期华夏腾飞日,一统山河唱赞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