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光明科普频道】缅怀吴文俊:不朽的数学传奇
发布时间:2019-04-30 来源: 【字号:  
  

http://kepu.gmw.cn/2017-05/08/content_24410815.htm?tt_group_id=6417592224754942210&tt_from=weixin&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1

  【编者按】 

    2017年5月7日7时21分,数学界巨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98岁。 

    吴文俊开创的“吴公式”、“吴方法”建立了新时代的新数学,他被称作数学世界的“老顽童”,是中国数学的传承者,并且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数学事业。 

    如今,浩瀚星空中,那颗被命名为“吴文俊星”的小行星依旧闪耀,可世间巨星却已陨落。 

    今天,我们刊发由吴文俊学生、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主持的脱口秀节目《吴文俊:中国数学的不老传奇》,以及他撰写的《为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复兴》一文,以此追忆著名数学家吴文俊。 

   

  吴文俊(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为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复兴

    作者:王渝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原副所长、中国科技馆原馆长) 

  1978年,我报考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我在研究生院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吴文俊院士的“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

  他在第一节课上对我们说:“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数学思想方法,同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古希腊数学思想方法异其旨趣,各有千秋,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此消彼长,一度西方数学占了上风,以至于今天还有人一提到数学,言必称希腊,欧几里得、阿基米德;言必称西欧,牛顿、莱布尼兹。但是,在电子计算机出现后的今天,计算机的原理同中国传统数学思想方法若合符节。因此,我认为,在未来,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算法化、程序化、机械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系,凌驾于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公理化、逻辑化、演绎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上,不仅不无可能,甚至于说成是殆成定局,本人也认为并非过甚之辞!”

  这段话我至今印象深刻。他字字珠玑、掷地有声,令闻者振聋发聩,值得深省。而我的博士生导师、数学史家严敦杰教授也写过这样的诗句:“若把《原本》比《算术》,其中翘楚是《九章》。”他们的观点不谋而合。

  吴文俊院士讲到的中国传统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机械化的,他后来也创立了机械化数学。他把刘徽注《九章算术》中的割圆术,用计算机语言翻译过来,形成了一个程序计算圆周率的精确值,他先把初等几何定理的证明机械化,又推广到初等微分几何中的一些主要定理的证明也可以机械化,然后他又把机器定理证明的范围推广到非欧几何、仿射几何、圆几何、线几何、球几何等领域。

  继机器定理证明之后,吴文俊院士把研究重点转移到数学机械化的核心问题——方程求解上来,得出了作为机械化数学基础的整序原理及零点结构原理,它不仅可用于代数方程组,还可以解代数偏微分方程组,从而大大扩充了理论及应用的范围。国际上公认的“吴方法”不仅在机器定理证明、代数系统求解的理论和算法上,而且在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机器人机构学等方面的应用上都取得了国际领先成果。那个时候他已经六七十岁了。他的创新直至耄耋之年,可谓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简单地说,吴文俊院士创立的数学机械化方法,就是用计算机代替了人脑,所以他获得国际人工智能的最高奖(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也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应该说,吴文俊院士是从对中国传统数学的机械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数学机械化思想和方法的,他的目标是在数学的各个领域全面推行机械化。这一思想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数学领域的正确途径。

  今日回忆,吴文俊院士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他是个老顽童,白发童颜,总是胖乎乎、笑眯眯的,十分慈祥。记得1980年的首届全国数学史会议后,60多岁的他背一背包,同我们一起去过天池游览,一路讨论数学史问题,十分尽兴。2002年国际数学大会期间,我请他到中国科技馆来做数学学术报告。我说:“您80多岁了,身体真好。”他有点骄傲地回答说,他还在香港迪士尼坐过山车呢!吴文俊兴趣爱好广泛,听京剧、看电影,我还在音乐厅碰上过他和他的夫人。所以,我觉得一个科学家是有血有肉的,有事业、也有生活。吴文俊院士虽已仙逝,但风范长存,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始终年轻、永远不老!

 

    【吴文俊简介】 

  吴文俊,191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1946年赴法国Strassbourg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0年被第三世界科学院选为院士。

  吴文俊先后在拓扑学、数学机械化和中国数学史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绩。1956年,37岁的吴文俊和钱学森、华罗庚一起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可谓是后生可畏;到了2000年,81岁的吴文俊又和袁隆平一起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他捧回了1997年自动推理领域的最高奖项——Herbrand奖,2006年摘取了邵逸夫国际数学大奖。

    【王渝生简介】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数学会理事暨数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著有《自然科学史导论》、《郭守敬》;主编有《数学大师》、《天文太斗》、《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数学卷》、《中国科学家群体的崛起》,主译《跨越大洋两岸的科学文化交流》。发表论文100余篇。曾入选“中国十大科技人物候选人”。2015年7月,王渝生受聘为光明日报科普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

关闭窗口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82541851 邮箱:wu-commemorate@amss.ac.cn